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发展历程(二)
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着手建设之初,技术基础薄弱,科研攻关也面临着很多难题。于是很多人主张沿用全球定位系统(GPS)成熟的技术体制,但是这个方案很快就被否决了。卫星导航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,核心技术是学不来的。延用别人的体制,技术上将永远受制于人,必须建立完全属于自己的自主可控的卫星导航系统。
但是如果要按照双星定位方案执行,那么静止高轨道卫星将成为必然选择。这两颗静止轨道卫星也都得是我国北斗一代卫星,并且还要能够提供定位通信服务,可是通信功能比国际海事卫星差、定位功能比GPS卫星差。在这种情形下,北斗二代快速上马、应运而生。
2007年4月14日,我国成功将第一颗北斗导航组网卫星送入太空,从此,我国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。
2015年3月30日,我国首颗用于全球组网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,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由区域运行向全球拓展。
2016年2月1日,我国第五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入轨,与先期发射的4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,共同开展星间链路、新型导航信号体制和新型原子钟等国产自主可控设备试验验证工作。
截至目前,我国已成功发射21颗北斗导航卫星。按照北斗“三步走”发展战略规划,预计到2020年,我国将建成由5颗地球静止轨道和30颗地球非静止轨道卫星组网而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,实现全球区域覆盖,为全球用户提供更高精度的服务。
深圳市联创星无线科技有限公司响应国家北斗号召,致力于生产并销售各种定位模块产品,是一家拥有着自己独立研发团队的北斗gps模块公司。
相关产品推荐:SM1613-UB7X(gps模块)
下一篇: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发展历程(三)上一篇: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发展历程(一)
最新产品
同类文章排行
- 单北斗高精度定位定向模块
- 精准授时
- 单北斗高精度RTK定位模块-UMD980
- 智能座舱模块
- 运行稳定、性能优异、精度高
- 智能驾驶高精定位
- 高精度RTK/INS组合定位模块
- 安全监测
- 北斗系统与GPS系统的联合定位
- 高精定位产品应用割草机
最新资讯文章
您的浏览历史
